实验室简介

发布时间:2012-11-22

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总体研究方向是开展数字地质调查评价与地质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地质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预期研究目标是在数字地质调查评价与地质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瞄准世界前沿,以支撑国家地质工作、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为宗旨,统筹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搭建吸引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国土资源部系统、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公司等各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开放平台,成为我国地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基地,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基地,重大项目实施基地,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土资源领域乃至国家科技创新和业务支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作为“五化”之一,把信息化工作放到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2011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期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地质调查信息公共服务。

地质工作是应用信息技术最密集的领域之一,因此也是最需要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领域。我国过去30多年的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地质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整体水平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共性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研究还不够,前沿信息技术跟踪、实验、评价、吸收不够,前瞻性、引领性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复合型地质信息行业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所以,通过搭建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建立便捷的研究实验运行机制,形成地质信息技术研究实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科研成果。

早在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课题,为了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新方法问题,按照科技部项目管理要求,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局信息技术实验室。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攻关,将实验室作为了发展研究中心内设机构。2008年在向国土资源部、地调局汇报后,按照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统一要求,正式向社会开放进行试运行。

近五年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发展研究中心共承担地质信息技术相关项目42个,其中,863计划项目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个,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1个,国土资源部两权价款项目1个,其他省部委计划项目10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8个。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共计17项,其中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银奖各1项。在核心刊物以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出版专著9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自筹备以来,每年投入经费约100万元,共设立5期37个开放研究课题(2010-2014年,经费480万),凝聚全行业力量联合开展地质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实验室近期主要研究项目有:面向野外工作的数字地质调查评价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面向国家层面的地质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面向社会服务的地质信息共享平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面向管理决策的地质调查协同工作平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信息技术综合研究。地质信息技术实验平台共4个:地质大数据研究实验平台GeoBDP、地质高性能并行计算研究实验平台GeoHPC、地质信息化基础设施虚拟化研究实验平台GeoGCP、地质调查软件测试平台Geo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