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使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尽快组织实施,必须加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矿产勘查现状,优选矿产勘查项目,为国土资源部宏观决策提供部署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启动重要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工作,总体任务是以铁、铜、铝、锰、铅、锌、锡等重要矿产为研究对象,开展矿产勘查程度、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当前矿产勘查结构分析,开展矿产勘查宏观部署研究和勘查战略选区研究,为国家中长期矿产资源勘查规划提供依据。以国家确定的重要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为目标,根据近年来全国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优选一批重要勘查项目,编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部署方案建议;开展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发展研究中心负责项目的全部技术工作,同时联合云南省地质调查院、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
2.主要成果
(1)完成《中央地勘基金部署方案》(建议稿)的编制,为中央地勘基金第一批试点项目启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项目组在系统收集已有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和全面总结矿产调查评价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各片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对主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并且应用GIS软件平台,编制了地质矿产分布图、区域成矿规律图、主要成矿区带资源评价工作部署图等基础性图件,提出了各选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工作部署建议。编写了全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课题研究报告,并与优质煤炭后备资源勘查、钾盐矿产资源勘查地勘基金部署方案汇总。通过综合研究工作,编写提出了《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实施方案(建议稿)》报告。
(2)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近期找矿工作进展,各成矿区带划分矿远景区,并阐述其地质特征。划分了主要矿床类型,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在片区内进一步划分了次一级成矿区带。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并对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工作,根据矿化特征对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提出了工作选区建议。
(3)根据大兴安岭成矿带地质找矿工作统一部署思路的有关要求,研究编制形成了《大兴安岭成矿带地质找矿工作统一部署方案》(建议稿)。该方案对以往在该地区采用过的找矿方法与找矿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圈定了重点成矿远景区,明确了总体部署思路;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的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建议。
(4)跟踪2004年至2007年部署的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的进展和主要成果,筛选一批具有重大找矿潜力的远景区,为国家战略选区和宏观部署提供基础资料,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开展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大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部署研究,编写了《雅鲁藏布江成矿带重要矿产勘查部署研究报告》、《武夷山成矿带重要矿产勘查部署研究报告》、《南岭成矿带重要矿产勘查部署研究报告》、《北武夷山成矿带推覆构造与隐伏矿找矿研究报告》。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提交的《中央地勘基金部署方案》(建议稿)为中央地勘基金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国非能源矿产勘查部署和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起到了很好的业务支撑作用,成效显著。
通过重要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及时了解已开展项目的进展,总结成矿规律,提出部署建议,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和宏观战略部署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