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

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

来源:中心1999~2010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2-04-19

 

1.基本情况

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是2004年启动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综合研究项目,项目工作年度为2004~2008年。项目承担单位为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参加的单位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云南省地调院(局)、四川省地调院、贵州省地调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勘局、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队、湖北省地调院、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青海省国土规划研究院、陕西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新疆地调院、甘肃省地调院、宁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西藏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研究所、西藏地调院、内蒙古地调院、新疆阿勒泰地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等21家单位。

该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在分析总结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成果以及西部各省(区、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开展西部重要矿产资源接替区选区研究,对重点选区进行资源勘查开发、经济技术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提出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建议;对西部若干重要矿产资源接替区资源勘查开发潜力进行示范研究,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规划与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2.主要成果

(1)通过西部14个省级矿产资源接替选区(湖南仅限于湘西,湖北仅限于鄂西)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西部113个矿产资源接替选区,其中A类选区42,B类选区71个,并对选区开展了资源禀赋、开发技术经济条件与环境影响概略评价。

(2)在省级接替选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禀赋、开发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等的综合分析,筛选了67个国家级矿产资源接替区,其中30个A类接替区,37个B类接替区,并对勘查选区的勘查潜力和开发接替区的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按照指标体系,进行了接替区开发潜力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与排序。

(3)从宏观(西北、西南和青藏高原)和中观(接替区)两个尺度对西部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接替选区所在地区划分出15类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类型,并对筛选的主要资源接替区进行了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4)详细开展了青海南部、滇西北、新疆阿勒泰等矿产资源接替区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

(5)开展了西部矿产资源集中区、西部接替区社会经济现状调研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若干西部矿产资源接替选区进行了技术经济与社会评价和经济指标预测研究,对西部资源接替区资源开发战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6)剖析了西部矿产资源接替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开展了西部商业性矿产勘查政策评估,提出了促进西部资源接替区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政策建议。开展阿勒泰矿业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矿业经济区建议。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各省(区、市)的选区专题研究与编制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同步进行,项目所提出的选区建议被各省(区、市)矿产资源规划所采纳。

项目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规划提供了支撑。项目组有关人员应用阶段研究成果,参与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修改,参加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西部地区“十五”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绩效评估工作,项目阶段成果资料支撑了《全国地质工作规划》与《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和第二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研究,同时,也为《地质找矿保障工程》论证等提供了基础资料。项目研究提出的大部分B类接替区已纳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提出的整装勘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