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重磁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

区域重磁资料处理与综合解释

来源:中心1999~2010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2-03-26

 

1.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区域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是国家油气专项“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的一项专题工作。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2008年结束。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本专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青藏高原油气资源选区评价,开展区域重磁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研究和确定青藏高原主要沉积盆地的范围、盆地基底深度与构造单元、火成岩分布以及含油气有利部位推断。通过近四年的工作,专题组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研究提出了适合青藏高原重磁异常解释的新方法,基于最新区域重力和航磁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处理解释,划分了青藏高原区域地质构造单元,计算了羌塘、措勤、比如、定日-岗巴、可可西里、羊湖等盆地的基底深度,推断了盆地隐伏火成岩分布及磁性体埋藏深度,并进行了盆地内部构造划分,指出了含油气有利部位。

2.主要成果

(1)基于已有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研究和提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力、航磁异常处理解释新方法技术,并基于最新覆盖全区的区域重力和航磁调查成果资料,研究和划分了青藏高原6个一级区域构造单元、十余个二级构造单元以及若干深大断裂带;进一步确定了羌塘、措勤、比如、定日-岗巴、羊湖、可可西里、沱沱河、洞措等主要沉积盆地以构造为主的边界位置以及东、西羌塘不同性质盆地的边界。

(2)定量计算了青藏高原主密度界面深度及各盆地的基底深度,并划分了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解释了全区及各盆地的火成岩空间分布。

(3)基于重磁场解释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特点提出了含油气有利部位划分原则,给出了青藏高原9个含油气有利区位以及15个分布于不同盆地区域的含油气有利凹陷区段。

同时,发现和初步探讨了若干重要基础问题,包括南北向大断裂、地壳均衡以及青藏高原岩石物性问题等。

青藏高原主要盆地边界及含油气有利区位解释推断成果图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1)推断了北东向的羊八井-当雄-恰则深大断裂。这一基于区域重磁异常解释的成果,为认识青藏高原的区域地质构造,提供了有利的深部物理场方面的证据,也得到了相关地质专家的认可。

(2)以往基于航磁异常解释提出的东经90°附近,宽度和长度都十分宏大的南北向构造,重力异常并没有明显的显示。新的航磁异常图,也没有明显的显示。在对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进行深部构造信息提取的过程中,也没有明显地发现类似的构造异常特征,只是有局部、浅部的近南北裂陷性规模较小的断裂构造的异常特征显示。因此,据其推测的所谓深部大规模高温或变质带也就不一定存在了。这一认识,对于青藏高原油气资源选区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