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全国油页岩开发利用潜力及可行性,为国家规划部署油页岩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设置了“全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分析国内外油页岩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预测油页岩产业发展趋势;总结全国油页岩勘查与资源评价成果,分析全国油页岩资源潜力;分析油页岩开发利用约束条件,优选油页岩开发利用目标矿区,研究全国油页岩开发利用潜力,预测全国页岩油产能;研究我国油页岩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加强我国油页岩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该项目由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和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等参加。
项目组在吉林桦甸油页岩矿调研
主要成果有(1)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油页岩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研究认为世界油页岩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油页岩干馏工艺技术发展现状,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油页岩地上干馏炼油有成熟的技术,而油页岩地下干馏炼油技术尚处在试验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油页岩矿的地质条件达不到地下干馏炼油工艺的技术要求,应重点发展和应用地面干馏技术。
研究表明,我国油页岩产业具备发展的雄厚资源基础,但现有油页岩探明储量不足以支持油页岩产业大规模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含油率在3.5%以上的油页岩总资源量7391亿吨,其中查明油页岩资源储量1100亿吨,历年来已消耗油页岩资源储量约5亿多吨;如折算成页岩油,全国剩余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有163.85亿吨,比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资源量161.83亿吨还要丰富,但全国油页岩勘查工作程度很低,资源查明率为15%,探明率仅为1%,剩余探明储量折算成经济可采页岩油储量只有2.78亿吨,远少于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1.29亿吨。现有油页岩探明储量至多可支撑全国页岩油产能发展到800万吨/年。全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油页岩产业是我国实施石油替代资源战略最现实的选择。在系统分析我国油页岩开发利用的资源、技术、经济、环保和政策等约束条件基础上,在全国优选了28个含矿区作为油页岩开发利用目标区,并做出了近期、中期和远期全国页岩油产能预测。今后如能加强全国油页岩资源勘查与开发力度,在2015年前、2025年前在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桐柏、羌塘、伦坡拉、柴达木、大杨树、建昌、茂名等十余个重点潜力盆地分别新增查明油页岩资源储量1200亿吨和3000亿吨以上,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0亿吨和380亿吨以上,再经过20年发展后未来全国页岩油产能可以发展到2000万吨/年,相当于再造半个大庆油田。我国发展油页岩产业,不仅可以大量补充石油资源,而且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意义十分重大。
(2)提出了我国大规模发展油页岩产业是可行的结论。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远低于深海原油及油砂炼油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目前页岩炼油产业是非常经济的,但易受国际低油价冲击,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予以保护;从发展角度来看,资源、技术、环保、政策等制约因素可以克服。针对我国油页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政策、资源管理、科技等角度提出了加快我国油页岩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出版了专著《中国发展油页岩产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政府能源决策、能源地质调查规划及工作部署提供了良好业务支撑。提出的建议《研究表明大规模开发利用油页岩资源可行》被列入《国土资源信息》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部分建议内容被《全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建议稿)及《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十二五”能源地质调查工作部署采纳。部分研究内容被企业(如上海申博)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
《中国发展油页岩产业的可行性》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