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像:申亮,女,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地质通报》编辑部主任。近5年,主持完成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基金、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EI、中文核心论文8篇。荣获科学出版社“优秀期刊编辑奖”“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工程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科技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高质量论文”“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等荣誉。所在期刊连续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据WJCI,期刊位居地质学Q1区;影响因子由1.25稳步提升到2.144,总提升幅度达72%。
《地质通报》:在学术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期刊传奇
一、结缘与成长:在挑战中坚守初心
2013年,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知识传播的憧憬,我踏入了期刊编辑这一充满挑战的领域。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作为月刊,《地质通报》的出刊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审核,从编辑校对到与作者沟通,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初入职场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位作者在邮件中写道:“您的专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您的耐心让我备受鼓舞。”这句话,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编辑并非只是文字的修理工,更是学术的引路人,是知识的守护者。从那以后,我不再畏惧困难,不再计较得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与期刊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从青涩迈向成熟。
二、团队建设与协作:汇聚智慧的力量
在学术的浩渺海洋中,《地质通报》凭借团队的精诚协作,破浪前行。主编以卓越的专业素养为巨轮掌舵,引领团队稳健航行。编委们汇聚各方智慧,为学术天空添星;青年编委们则以青春活力为巨轮注入生机。审稿人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守护学术纯粹;编辑团队以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原则,精心打磨稿件,确保完美呈现。作者们的积极配合,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而我,作为编辑部主任,勇担团队核心引擎的重任,凭借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各方力量凝聚;以丰富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统筹安排,指导团队。在多方优秀人才的团结协作下,《地质通报》以其卓越的学术品质和专业水准脱颖而出,成为地质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学术标杆。
三、出版创新: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地质通报》是中国首份地学综合性学术月刊,致力于全方位展示国家地质调查的新进展与成果。作为编辑部主任,我深知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地质通报》乘风破浪,勇立潮头。近年来,在我的主导下,《地质通报》取得诸多突破:2023年,组建充满活力的青年编委团队,为期刊注入新活力;2024年,引入XML出版平台,缩短流程,开启精准推送服务,提升学术传播效率;2025年,搭建AI智能辅读和翻译工具,优化读者体验,抢占数字化先机。我坚信,唯有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让《地质通报》在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地质学研究未来方向的旗帜。
四、学术质量提升:坚守学术的高地
作为《地质通报》编辑部主任兼责任编辑,我深知学术质量是期刊生命线。为提升内容质量,我精心策划一系列前沿专辑。例如,在2022年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之年,组织策划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成果专辑”,彰显了地质调查工作在国家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在专家队伍建设上,我广邀资深学者担任编委与审稿人,确保精准筛选优质稿件,严格把控学术水准。同时,主导建立特色评审机制,着重评估文章创新性和实践价值,鼓励新观点和新方法。通过全方位严格把控,我带领团队稳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增强其在学术领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五、科研传播的平衡:让知识走向大众
在智能时代,我敏锐地抓住科研传播新机遇,引领《地质通报》迈向创新传播新征程。我主导探索“AI助手 + 新媒体 + 传统传播”模式,推动AI助手应用于编辑工作,精准定位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传播方案;深度挖掘新媒体潜力,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将科研成果呈现给大众;坚守学术出版严谨性,确保高质量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发行,筑牢传统传播根基;积极推动开放获取模式,让知识跨越国界,全球共享。我将始终以创新为引领,以传播为使命,助力地质学科学术传播,温暖世界每一个角落。
六、致新编辑的成长指南:在传承中创新
对于新编辑,我始终强调,首先要注重培养稳定且积极的职业心态。编辑工作肩负着学术质量把关的重要责任,远不止简单的文字纠错。面对审稿压力,需保持平常心,尊重学术、尊重作者,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在核心能力提升方面,我要求新编辑持续学习新的编辑技能。同时,要不断提升学术敏感度,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才能在选题策划时提出独到见解,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学术内容。此外,沟通能力也至关重要。与作者沟通时,要耐心倾听其想法和需求,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七、未来发展与行业展望
为推动《地质通报》迈向新台阶,我将带领团队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聚焦前沿,服务国家需求,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报道野外地质调查新成果,助力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二是优化流程,把控学术质量,提升评议效率与公正性,吸纳权威专家严格把关;三是依托主管单位为青年编辑提供学习机会,提升数字化技能,鼓励科研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我深知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将持续学习前沿科技,特别是AI和大数据在学术出版中的应用,提升数字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增强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带领团队砥砺前行,为地质学科发展和中国地质调查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