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建设从2000年开始,范围涉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局属单位等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其中2000~2006年,侧重于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基础物理设施建设和安全系统建设;2008~2010年,侧重开展地质调查基础网络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结构、分布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的地质调查骨干计算机网络系统。
尤其是2009~2010年,随着地质队伍野战军装备专项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对骨干网络系统核心节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软硬件设备总值2572万。新增和更新服务器、网络、安全等硬件设备88台(套、组),Oracle、ArcGis等大型专业软件系统7套(组),实际存储能力达到了70TB、实际在线后备能力达到了25TB。
2.主要成果
(1)根据国务院关于内部网与业务网相分离的精神和国家保密局的要求,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建设了与国际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内部办公网。
(2)建立了与Internet相连接的地质调查业务网,并通过租用专用数据通信链路(或通过Internet中VPN的方式)将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与局直属单位链接起来,从而形成依托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具有汇集地质调查数据流和基于地质调查工作数据的处理与存储于一体的地质调查业务网。
(3)按照各单位的业务特性,同时为保证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形成了以三层网络结构为主的骨干网:核心层(国家级地质调查网络数据中心)、汇聚层(大区级地质调查网络数据中心)、接入层(专业级地质调查网络数据中心和地质调查数据获取节点)。到2010年为止,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已经覆盖局直属27个单位,骨干网带宽10Mb,局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b。
(4)在地质调查骨干网建设成果基础上,在业务网和互联网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初步建立和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网门户和互联网网站群。特别是业务网层面,搭建了域管理环境,挂接办公自动化、装备数据库、加密传输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等网络应用服务系统。
(5)2009~2010年,在“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支持下,经地质调查网络系统集成的部署和实施后,网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存储、语音和视频等基础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及功能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通信链路,实现了异地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等实时视频通信。
(6)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国家地质调查网络系统核心节点网络系统,初步建立了“物理环境+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管理和运维体系。配备的主要安全设备有防火墙(边界防火墙、VPN防火墙、WEB防火墙、抗DDOS防火墙)、防垃圾邮件网关、上网行为管理、趋势网络防毒墙、IDS等,建立了以域环境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统一管理下,配合客户端安全防毒系统,组建了相对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
(7)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总体技术框架,总体技术架构主要由“三个体系”和“三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三个层次”包括计算机网络平台层、资源层和地调系统应用层。在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支持和服务。
(8)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分级管理体系,即形成以地理分布为原型、以工作职能为基础的网络管理体系。
(9)调整优化了网络结构,形成了结构、分布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了公益性地质调查资料的共享水平,为地质调查工作和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网络支撑。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国家地质调查三级骨干网络系统的建成和稳定运行,为地质调查数据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共享和范围提供了安全、快捷、稳定的平台,在地质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基础网络支撑下的互联网网站服务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宏观战略信息,发挥了国家地质工作在宏观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各类资源与环境基础地质信息,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地学信息,满足了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和信息需求;使得众多地质工作者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情报,扩大了地质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
通过基础网络,加快了地质调查数据的获取、加工处理和传输速度,提升了地质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促进了地质资料数据的共享和广泛利用,避免了国家资金的重复投入和珍贵资料、数据的流失。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地质调查工作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