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是从1999年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2719幅的数字化建库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立
项,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各大区中心、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地勘(矿)局(厅)或地质调查信息工作部门参加。该项目是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任务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系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取的海量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地数字化、汇总、建库和管理。
全国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向社会各界提供易于使用的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及工作程度信息,以便于相关行业及工作对基础性地质资料和信息的充分利用,使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提供基础素材;另一方面向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源,完善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逐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为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战略决策以及相关企业发展服务。
2.主要成果
(1)完成2719幅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设。我国已经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图幅约4600幅。从1999年度试点工作到2010年持续10多年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2719个标准图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数据量达850G,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回溯性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数据库建设抢救了全国范围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充实了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实现了区域地质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建立的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面反映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特征要素综合空间信息,在数学基础、空间精度、空间数据标准化程度、图元录入质量、图形分层、拓扑一致性、结点关系、属性精度、代码一致性、属性与图元对应等方面具有坚实可靠的质量保证。
(3)研发的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的检索查询,进而为相关地质研究、矿产资源预测、环境规划等提供应用;通过建立元数据库,实现对1∶5万区域地质空间信息的编目、管理和发布。全国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以MapGis6.7为平台,实现对标准图幅为建库单元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的管理和数据分发,实现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等数据的综合管理,并进行空间数据的查询检索、图形浏览及数据提取。
(4)通过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完善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建立了信息化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培训了一批地质图空间数据采集和建库人员,凝聚了一支精干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5)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过程,无论是管理机制、组织协调上,还是在数据生产、质量控制方法体系等方面,体现了我国近10多年来开展地学主流程信息化工作的精髓,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程度图
全国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成果(拿口幅)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获取了海量的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在矿产勘查、地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应用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于地质图资料分散在各个地勘单位,加之机构的调整变化,部分数据濒于失散。为了挽救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此项目,通过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项目,系统地收集与整理这些宝贵成果,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地数字化、汇总、管理,保护了这些宝贵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果的应用效益。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宗旨,在数据库建设实施以来,先后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力学所、武警黄金部队、地调院、大区地调中心等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其成果已经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地震活动研究等领域应用。随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推进和数据量的积累,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大比例尺基础地质数据库,将为地质研究、矿产资源评价、电力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生态环境评价、科学研究等社会各领域提供基础翔实的地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