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来源:中心1999~2010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2-03-13

1.基本情况

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自1997年开始,到2002年完成。由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立项,1999年后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各省(区、市)地勘局参加。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的基础地学空间数据库。采集、处理了1163幅地质图信息,覆盖全国71%的陆地面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地质矿产部编制的分幅1∶20万区域地质图或矿产图数字化而成,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体现现代地质学研究成果,部分省区对资料进行了适当更新,最终对所有图幅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了汇集和整理形成数据库。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整合工作程度图

2.主要成果

(1)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分地理、地质和图饰三大类图层。地理图层中只包含了水系数据,境界、居民地和交通等数据还需用户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1∶25万地形数据库;图饰图层主要用于数字化地质图输出,不含属性。全库数据量达到80GB,有效地质实体总数超过500万个。采用了经典与面向对象技术的数据模型,具备开放式数据库特点。

(2)共完成1163幅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元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包含光栅地质图、矢量化地质图、基于GIS的数字地质图和基于GIS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四种产品。

(3)为社会与地质调查行业培养了大批数据库生产与研究骨干。形成了分布于30个省市区的精干、吃苦耐劳队伍,形成了横向、纵向密切配合的地勘与地调信息化队伍。

(4)形成了具有地质调查特点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技术、方法和流程,形成了适合于地质调查特点的数据库建设思想体系,数据库建设按系列化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标准,标准建设按照体系化建设方向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数据库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措施与办法。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1)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的地质学基础空间数据库,数据量大、覆盖面广、数据内容丰富。采集、处理了1163幅地质图信息,覆盖了全国陆地面积71%。填补了我国基础地质图件空间数据库的空白,对抢救和永久保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实现基础地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基础地质图件的使用效率、扩大服务应用领域与应用水平、推进地质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都具有历史性重要意义。项目成果荣获200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获奖证书

(2)为社会与地质调查行业培养了大批空间数据库建设与GIS应用骨干。地质行业是空间信息密集的行业,急需大批GIS应用人才。从1995年开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应用GIS的骨干队伍,包括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各省(区、市)原地勘(矿)局(厅)、各省(区、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地质调查信息工作部门、中国地质科学院以及其他有关院校上千人次直接参加了此项工作,形成了分布于30个省市区的技术精良、吃苦耐劳队伍;形成了横向、纵向密切配合的以GIS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队伍。

(3)1∶20万地质图是最广泛应用的地质工作用图,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程勘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4)本成果已经在地矿勘查、地质调查及公众服务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政府决策、政府规划、地质调查,全国14个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各省的矿产资源规划项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三峡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铁道部铁路路线规划,省级部门的对外合作等等领域都利用了该项目的成果。

2006年11月16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邓志奇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赠送1∶20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