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发布时间:2012-03-12

1.基本情况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数字国土”项目之一,从2004开始,到2010年完成了回溯性的建库工作。该数据库是基于先进、实用的地质调查数据库模型技术,在数字填图技术数据模型基础上,依据最新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采用一体化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技术,对传统填图方式完成的1∶25万地质图成果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建立统一的空间数据库。项目由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六大区及相关地调院等34个单位参加了数据库建设,对传统填图方式完成的140幅1∶25万地质图成果数据进行了综合整理,建立了统一的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包含采用统一系统库和代码库的MapGis空间数据、全要素map图数据、栅格数据及元数据。

2.主要成果

 
全国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程度图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成果(都兰幅)

(1)全面完成了140幅传统填图方式获得的1∶25万区域地质图成果数据的综合整理,依据最新的DD2006-06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建立了空间数据库。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第一个基于地理信息应用模式规则(ISO19109)与地理信息空间模式(ISO19107)、以ESRI的地理数据库描述框架、UML和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为基础,采用了面向对象(地理数据库模型)的建模技术建立的数据库,是我国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的有益借鉴。

(2)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DD2006-06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订了《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建库流程、流程中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建库采用的软件及系统库和代码库、数据生产的质量监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实施细则》对正在开展的数字区调和数字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有指导作用。

(3)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评价依照DD2006-07地质数据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执行。单幅成果数据的检查从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质图图面及技术文档四个方面进行,所有数据经过验收检查和复核检查,数据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说明:青藏高原122幅1∶2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还未入库。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1)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举办或协助举办的建库培训以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地质调查新技术在地质调查、矿产调查等领域中的进一步推广,推动了地质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是我国基于现代本体理论和面向对象地质图建库的第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将来面向对象的地质数据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已向社会公开发布,并已在地震和石油等领域应用且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