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对关键矿产供应链和全球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2025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25-05-21

编者按:10年来,全球能源系统脱碳进程与关键矿产需求激增形成结构性矛盾。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镍、钴的供应缺口持续扩大,促使国际社会将目光投向深海采矿。据测算,仅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CCZ)赋存的多金属结核,便可满足全球数百年镍、钴需求。在此背景下,深海采矿从技术构想加速迈向商业化开发,该进程不仅关乎清洁能源转型进度,还可能重塑全球产业链与地缘政治格局。报告指出,深海采矿的商业化将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使美国及其盟友关键矿产供应链多样化,增强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降低对中国单一供应源的依赖。但如果美国未能建立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精炼产能,2040年全球深海矿产加工市场可能再次呈现对中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二是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地缘政治影响。深海矿产供应的增加将可能导致全球矿产价格下降,冲击刚果(金)等陆地资源国经济结构,并加剧印太海域的规则竞争。美国因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无法直接参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决策过程,这对其在深海采矿领域的战略影响力构成一定挑战。为此,报告建议:一是美国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明确其在深海采矿中的角色定位,制定深海采矿战略及多金属结核适用税收抵免规则,加速美国专属经济区资源勘探,评估开采可行性。二是推动发展中国家融入深海采矿价值链,创造超越国际海底管理局特许权使用费转移的经济机会。联合盟友启动深海采矿作业,监测外国实体对国际海底管理局可能产生的影响,资助深海采矿重要性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