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和热浪、暴雨和洪水以及数十年历史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河流水质普遍恶化,尽管也有改善和混合响应的报告。
●干旱和热浪导致溶解氧降低,因稀释能力较小,河流温度、藻类、盐度和点源污染物(如药物)浓度升高。相比之下,干旱、热浪事件期间的低流量导致农业和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物运移减少,从而有助于降低污染物浓度。
●暴雨和洪水通常会增加农业和城市径流中塑料、悬浮固体、吸附金属、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的流动,尽管高流量会稀释盐度和其他溶解污染物的浓度。极端事件(如干旱和洪水)的交替发生也会影响河流水质响应的程度和驱动因素。
●年代际气候变化导致水温普遍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部分导致溶解氧浓度普遍下降。在气候变化下,营养物质和药物浓度大多呈上升趋势,而生化需氧量、盐度、悬浮沉积物、金属和微生物则呈现出上升与下降的混合趋势。
●气候变化引发年代际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包括水文变化、水和土壤温度上升。以及水文气候驱动因素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这些影响与其他人为驱动因素交织在一起。
●本文研究结果强调,需要提高对复杂的水文气候-地理-人类驱动反馈机制的认识;增进对水质组成的来源、迁移、相互作用和阈值的了解;研发技术和水质框架模型,支持在日益严重的极端水文气候条件下制定稳健的水质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