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战略安全。历经40多年的演进,能源安全的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在能源种类上,能源安全已经从最初的石油供应安全,延伸至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广义能源的供应安全;在驱动力上,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污染与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关注和重视,环境安全因素在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参考亚太能源研究中心的“4A”模型,并考虑中美两国石油供应的实际情形,基于可利用性(地质因素)、可负担性(经济因素)、可获得性(地缘政治风险)和可接受性(环境的承载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七个指标模型来评价石油的供应风险。
●2000年以来,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总体高于美国。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在2000~2002年短暂下降后开始上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主要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获得性方面。美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在2008年之后开始大幅下降,主要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接受性方面。
●美国石油供应风险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页岩油气技术的突破,国内石油储量大幅增长,保障能力加强,可利用性风险下降;二是石油进口来源地发生变化,在北美内部逐渐形成了石油供需一体的格局,石油的可获得性风险大大降低;三是国际油价下降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