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的综合研究成果——《中国及邻区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在广泛收集研究中国及周边毗邻地区资料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亚洲地质矿产概况、中国及邻区主要构造单元与成矿单元及地球物理场特征;编制完成1∶100万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兴都库什–西昆仑和三江–湄公河等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的地质、构造、矿产系列图件,通过建立矿产地数据库,对比了境内外的地质工作程度,结合路线地质调查、典型矿床考察,划分构造单元与成矿单元,综合研究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开展成矿预测;通过分析中国及周边毗邻地区地质和成矿作用,提出了三个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区划,划分出1级至3~4级成矿带,深化了对中国及周边毗邻地区成矿带(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产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的认识,揭示了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圈定出境外找矿远景区16处;在重要跨境成矿带研究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及周边毗邻地区前寒武纪陆块形成与成矿、古亚洲洋演化与成矿、环太平洋带叠加–改造与成矿、特提斯演化与成矿的地质过程,探讨了印支运动在中国及邻区大陆拼合过程中的地位、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深部背景、中国及邻区新生代右旋特征及效应、基于地质过程解析的资源评价与选区方法、重大地质事件与资源效应等“热点”与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上述成果对于深化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引导企业“走出去”勘查境外矿产资源取得实效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探讨如何开展境外地质成矿规律综合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方法和实例。
该书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等单位参加的“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由课题主要参加人员分工编写,邱瑞照、谭永杰统编、定稿。全书共分九章,约110万字,插图282幅,附表71张,图版9个。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