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发展研究中心与东盟国家在矿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用自主创新成果带动东盟国家在地学领域的共同发展。通过广交朋友,深入合作,增进了与东盟国家的友谊,提高了我国专家和业务骨干的水平,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服务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在东盟地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相关背景
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ASOMM+3)在东盟+3(中、日、韩)国家地质和矿业部门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自2007年7月首届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召开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与东盟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合作。
建设东盟国家矿产资源数据库、实现东盟国家地学数据共享是东盟+3会议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发挥我国在其中的应有作用,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2007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申报了外交部、财政部联合设立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我国与东盟10国地质与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由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主要任务是开展东盟各国地学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共享现状调研,在我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探讨我国与东盟10国地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等。
2008年2月,发展研究中心派刘大文研究员参加了在印尼召开的第二届东盟+3会议,全面了解了东盟国家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共享机制的现状,并承诺在中国举办地学信息共享研讨会;2008年5月,发展研究中心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商务部援外地矿官员研修班,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巩固合作基础;2010年3月,发展研究中心张明华研究员随部代表团赴泰国参加第三届东盟+3会议,会上中方宣布了将承担实施2010年度亚专资项目——东盟地质官员地质填图能力建设培训班。
二、合作项目及成果
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单位,在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开发、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建设、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建设等全面支撑国家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近年来,自主研发推广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GeoExpl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RGIS数据处理系统等;承担国家863计划“基于SI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网格GIS业务化系统建设”等课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和中国地质调查网格结点体系,成为我国具有一定服务能力且规模最大的行业网格之一。目前,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建设领域共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
自2008年以来,利用商务部援外研修班,外交部、财政部亚专资培训班等渠道,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发挥信息化领域领先技术的优势,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盟合作框架下,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矿业领域交流、研讨和培训,取得了丰富成果和显著成效。
成果一:东盟国家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官员研修班
2008年5月7日-5月26日,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的支持和东盟秘书处的协助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了“东盟国家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官员研修班”,为除新加坡、柬埔寨和文莱外7个东盟国家的20位学员进行了培训,系统介绍了中国开展地质矿产管理、调查方法技术等情况。
研修班邀请了我国权威的地质、矿产、能源和矿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就中国地质工作管理、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与遥感技术、地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地质调查成果共享与社会化服务、矿业政策以及中国油气勘查现状与资源前景、油气资源管理体系等进行了全面讲授;安排学员参观了地质图书馆、地质博物馆,廊坊物理化学物探所,游览了长城、故宫,并赴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甘肃金川集团公司实地考察。本期研修班的成功举办,达到了“展示成就,传授经验和模式,沟通感情,建立联系”办班目标,为今后东盟国家间地学合作与发展、中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果二:东盟+3地学信息共享机制研讨会
该研讨会是“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我国与东盟10国地质与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研究”主要任务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东盟秘书处主办,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于2009年4月6-7日在上海举办,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韩国、东盟秘书处、CCOP地学信息元数据工作组,以及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国代表在会上作了国别报告,印尼代表介绍了“东盟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项目进展。发展研究中心姜作勤、张明华、李超岭等地学信息专家分别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及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CCOP组织的应用、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等技术报告。会议围绕地质矿产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共享的议题进行广泛研讨并达成共识。
成果三:东盟国家地质填图能力建设培训班
该培训班是2010年度“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发展研究中心具体实施,应东盟方面的需求,为东盟国家地质矿产人员开展有关地质填图和国际储量分级与储量计算的培训。授课团队以发展研究中心李超岭研究员率领的研发队伍为主。此次培训班是我国首次在地质填图领域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也是在东盟国家系统推广我国野外数字填图系统的开端。
培训班自2010年10月12日至11月4日共25天,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的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最新理论和国际标准,中国地质填图新发展,数字地质填图原则和应用,野外数字地质填图培训和室内数字处理,矿产品储量和资源分级等。通过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学员们基本掌握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操作,绘制了实地勘测的数字地质图,达到了预期目的,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数字填图技术也受到各国学员的高度青睐,为我国数字填图技术走向东盟国家打下了基础。
成果四:东盟矿产信息与数据库建设元数据标准与技术培训
2007年-2010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完成了CCOP地学信息元数据标准与基于互联网的管理软件。2010年3月,第三届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决定采用《CCOP地学信息元数据标准》和软件系统,采集和管理东盟组织地质矿产信息。2010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管理软件交付给东盟负责东盟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处。2011年1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应邀赴马来西亚为东盟国家矿产地质数据库专家进行了CCOP元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使用、基于网络的真实数据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2012年3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应邀赴柬埔寨举办地质元数据信息技术培训。
在东盟数据库建设方面,中国今后将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东盟矿业领域信息共享,为区域矿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充分利用“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
东盟国家地处我国周边,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矿产资源潜力较大,与我国国土资源部有着良好的地质矿产领域合作基础,是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优先选择。应充分利用“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这一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地质矿产领域的合作,帮助其提高地学研究水平和地质调查能力,进一步提升我部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
(二)继续开展东盟+3地学信息共享研究工作。
加强东盟+3地学信息共享研究,有利于了解东盟各国地质矿产信息,指导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地质勘查开发工作。应借助我国与CCOP组织已有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开展东盟+3地学信息共享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将东盟平台与CCOP平台有效结合,发挥综合优势。
在CCOP组织中,我国牵头制订的《CCOP地学信息元数据标准》和研发的《基于Internet的元数据管理系统软件CCOP-GIMS》,在CCOP各国得到推广使用,2010年3月被东盟国家正式采纳作为地质矿产信息发布标准和数据管理软件。这表明我国地学信息技术领先地位得到广泛认同,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为此建议,基于CCOP和东盟组织的平台,继续推广我国先进的技术,提升我国的影响,为“走出去”战略做好支撑。
(二)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支撑服务。
加强东盟国家矿产资源信息收集与共享,向中国矿业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同时,在组团参加东盟矿业高官磋商会时,可适当选择有关企业代表参团,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有针对性地为中国矿业企业与东盟国家矿业主管部门牵线搭桥,为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2008年5月,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商务部“东盟国家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官员研修班”
图为中心向运川教授级高工向学员讲授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
2009年4月,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东盟+3地学信息共享机制研讨会”参会代表合影
2010年10月,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东盟国家地质填图能力建设培训班”学员在野外实地操作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