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与资源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陈雄处长、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孙宝亮副司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连长云副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纲和总工程师谭永杰,以及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主持。
会上,项目负责人邱瑞照研究员介绍了项目背景和总体安排。该项目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主要任务是:通过与美国地调局合作,对比中国东部、美国西部构造-岩浆-成矿重大事件,综合约束环太平洋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成矿动力学背景;结合已有资料,全面对比总结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应用“地质过程解析”新思路开展资源潜力评价与选区研究;编制相关图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圈定具有大型矿床潜力的远景区供企业验证。该项目的启动,将对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矿业企业在境内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瓶颈问题发挥重要支撑和服务作用。
科技部陈雄处长、国土资源部孙宝亮副司长听完汇报和讨论后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要求承担单位发展研究中心抓好项目管理,研究编制中美双方合作方案,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同时,加强外事和成果管理,定制度,出成果,出人才,突出成果应用,加强产学研结合,真正服务找矿大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连长云副主任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要求,要求进一步分析已有合作基础,明确工作内容和成果表达,明晰项目成果目标以及内容和成果之间的合理匹配,进一步落实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的方案和实质性内容,将合作研究纳入局与美国地调局的合作框架。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纲受主任严光生委派,代表中心表示要全力以赴执行好该项目,确保出成果、出人才,同时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和有关资料的国家保密安全。
据悉,根据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签订的中美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发展研究中心在地质调查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于2003-2008年完成了“中美矿产资源评价合作研究”项目;2008-2010年,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支持下,完成了“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动力学背景与资源评价新方法研究”项目。合作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同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良好的实质合作关系。此次启动的新项目是上述两项工作的继续,项目周期为2012-2014年。近日,科技部正式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第三批项目经费预算的通知》(国科发财﹝2011﹞669号),下达了项目任务和专项经费。项目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中金集团和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参加研究,项目初步成果将及时提供中金集团应用试验,同时,中金集团还为项目研究匹配了资金和相关工作。
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
参会专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