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因上一轮地质工作周期的结束,以及国家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进入相对集中期。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省级馆藏机构主动作为,将协助汇交人完成资料汇交义务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基础保障,并不断加强馆际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年度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地质资料馆在积极发挥好行业业务支撑与服务基础上,加大工作统筹力度,截至12月20日,全年共接收29个省级馆藏机构转送的各类地质资料3102档,总数据量21.49TB。
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最新要求得以宣贯。随着地质资料管理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部于近期发布了几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方面的最新文件。对照文件要求,全国地质资料馆积极应对,研究确定了相关文件的宣贯计划,并于7月份组织召开了面向各省级馆藏机构业务人员的“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业务视频培训会”,此外还重新编制了地质资料转送工作指南,通过全国馆网站等方式对外公开发布。依托培训工作的开展,最新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点得到及时的宣传,确保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上处于同一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咨询服务,促进地质资料管理业务能力提升。服务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做好技术支持,是全国地质资料馆长期坚持的工作方式,是新时代地质资料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全国地质资料馆坚持为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供业务工作技术支持。全年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提供技术咨询461次,实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为地质资料管理业务能力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紧抓过程管理,推进全国地质资料接收验收工作标准化。在全面总结每月地质资料转送工作各项数据的基础上,自6月份以来,于每月固定时间向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公开发布《全国地质资料馆转送地质资料工作情况简报》。该简报以转送地质资料为切入点,汇总公示汇交地质资料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形成问题原因,沟通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逐步推动全国的地质资料接收验收标准一致,有效地提高了地质资料接收验收工作的质量。
四是规范地质资料目录建设,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结合转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省级馆藏机构目录数据库建设的指导。转送地质资料目录数据质量纳入转送工作质量评估范畴,及时把质量检查情况与省级馆藏机构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地质资料著录标准,规范了案卷级和文件级著录项、统一了目录数据库格式。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全国各馆藏机构的目录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为地质资料的馆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在开展地质资料转送工作过程中,全国地质资料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构建与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新型业务联系和沟通机制,提升了地质资料转送工作质量,凸显了行业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