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档案展

来源:全国地质资料馆 发布时间:2019-07-18

李四光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展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发展研究中心以认真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为出发点,结合“新中国的记忆”宣传主题,充分利用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优势,通过系统挖掘和梳理李四光先生的档案和事迹,形成了纪念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档案展览,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准备了一节形象生动政治课。

李四光先生字仲揆,1889101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私塾教师家庭。1904年,年仅15岁的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官派留学日本,1907年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船用机械。1913年李四光赴英国留学,就读伯明翰大学,先后攻读采矿和地质专业。1920年,李四光留学归国,次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就职。1928年,李四光赴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同年7月被任命为武汉国立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国务院科教组组长等要职。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为中国彻底摆脱贫油帽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李四光还创立了古生物科鉴定法,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先后在日、英留学,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他始终初心不改地抱着一颗回报祖国的赤子之心,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终身的责任,成就了伟大人生。李四光在为祖国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的“李四光精神”,是激励一代代地质工作者扎根野外无私奉献的根本动力。在“李四光精神”的基础上,还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它的影响下,几代地质工作者奋发图强,为我国能源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体党组成员参观了展览,并在参观后向随同人员强调:“共产党人和地质工作者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地质人的初心”。发展研究中心各党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分批参观了此次展览。在讲解员同志的介绍中,一张张珍贵照片和一份份地质档案资料立即变成了形象生动的政治课本,进一步加深了党员们对李四光同志的认识,重温了“李四光精神”“三光荣精神”,使大家重新感悟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强烈家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时代的地质调查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和“三光荣精神”,将“地质工作者的初心”传承下去,同时,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和“两个坚决维护”,像李四光同志那样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