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来源:中心1999~2010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2-03-15

 

1.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地质资料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2009年1月12日,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汪民副部长、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规划司、财务司、开发司、储量司、环境司、勘查司、科技司等司局领导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到全国馆视察工作。徐部长指出“地质资料关键是要利用,要加强服务,要逐步形成服务产业。”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上,徐部长又要求“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全国馆依托“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集成转化与社会化服务”(2003~2005)、“地质调查信息化产品社会需求分析”(2003~2004)、“地质调查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建设”(2006~2008)、“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基础建设”(2006~2010)等项目,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政策,规范服务流程,丰富服务方式,加大在线服务力度,加强资料服务宣传工作,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主要成果

(1)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开展用户需求调查。2003年开展了《地质调查信息化产品社会需求分析》专题研究,2007年开展了用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调查工作。2010年开展了重要地质资料用户的回访工作,跟踪地质资料应用情况。通过上述调查,了解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资料数据时效性问题、地质资料汇(转)交不及时、新资料少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等。

徐绍史部长与阅者亲切交谈

非洲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官员研修班学员参观全国地质资料馆

开展“地质资料服务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主动走进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进行宣传和服务,活动采用座谈会、展板、调查问卷、现场问答等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欢迎,大家认真浏览展览材料,咨询相关问题,积极填写调查问卷,现场气氛活泼热烈。本次活动共计发放全国馆服务指南1000余份,回收调查问卷750余份。

召开地质资料用户征询会。为了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宣传工作,全面了解社会需求,2006~2008年,全国馆连续3年组织召开地质资料服务用户征询会,共有中国科学院李廷栋、肖序常院士,方克定专家,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水利部、交通部、环保部、国家测绘局、中科院、地科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武警黄金指挥部、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化工等行业地勘单位,五矿集团、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巴里克鲍尔黄金(中国)有限公司、英美资源集团等40多家单位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质资料服务用户征询会广泛了解社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以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2003年以前,全国馆的对外服务主要是传统的窗口借阅服务。从2003年起,不断创新,先后增加了在线目录检索服务、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的网络浏览和下载、代阅者查询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的邮寄、与阅者签订长期协议、发放《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证书》、网络化服务等形式,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突发事件,积极开展专题服务。

非公开性资料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自2007年起,全国馆开展了非公开性资料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对1∶20万、1∶25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全国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多个非公开性数据库经涉密处理后向国内外无法使用涉密资料单位(公司)提供使用。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外460多个用户提供资料数据服务33万余幅。

主动服务抗旱救灾,被国土资源部评为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在2010年上半年西南抗旱救灾中,全国馆与西南五省地质资料馆及成都、武汉地调中心联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上网公布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数据17078条,地下水资源分布图6张。编制西南五省水工环地质资料目录集,发放到西南五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设立应急服务电话,实施24小时无假日值班服务。组织人员主动到抗旱一线上门服务,向抗旱救灾指挥部赠送了西南五省水工环地质资料目录集,为贵州抗旱打井队伍加工了8个缺水县1∶20万水文地质资料,为抗旱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动服务抗震救灾。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国馆及时整理出地震灾区相关地质资料3147份,在网站上公布了目录,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全国馆还为抗震救灾工作建立了地质资料快速服务通道,救灾期间为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南京地质调查中心、铁道勘察设计院、河南地勘局等多家单位无偿提供了抗震救灾急需的地质资料。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地质资料快速服务,全国馆还制定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应急服务办法》。

主动为国家扩大内需提供服务支撑。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全国馆主动服务,通过上门调研、邮件、电话等形式,主动为铁道部设计研究院、中铁咨询集团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院、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提供查询、检索、复制、数据加工等服务,有力地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快速开展。2009~2010年间,为“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邯长铁路复线”、“呼伦贝尔风电规划”、“华能哈密电厂”和“桂林康密劳专线铁路”等686个重点工程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受到用户好评,全国馆连续两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提供宣传材料和数据产品支撑。在2007~2010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全国馆介绍了中国地质资料数据服务政策和进展,并向与会人员发放了宣传材料和数据产品,包括:全国馆服务指南(中英文),馆藏资料目录查询系统2007~2010桌面版(光盘)、地质资料数据产品集,新发布12000种图文地质资料,1897幅1∶5万地质图数据库、75幅1∶25万地质图数据库、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和中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公开向社会提供服务。

(3)窗口借阅服务量快速增长。

12年来,地质资料传统服务量增长迅速,2010年接待到馆阅者以及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接待阅者12988人次,是1999年的10.56倍。2010年借阅资料35282份次,是1999年的11.38倍。

资料数据加工处理服务量也逐年递增,2010年纸质地质资料复印量是2006年的2.03倍,2010年电子地质资料复制量是2006年的7.56倍。

(4)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为了加强全国地质档案资料业务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国馆从2002到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三~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出版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5部,搭建了业务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1)地质资料数据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2年来,全国馆积极主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共服务人次60608人次,服务份次177635份次,特别是为地质找矿、抗震救灾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等提供了大量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编制完成《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专题研究报告。

此项工作首次对地质资料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存在问题,对未来总体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它对于整个地质资料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内容列入《全国地质勘查规划》。

(3)得到的社会广泛好评,提升了地质资料影响力。

2005年,全国馆荣获“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国土资发〔2005〕94号)。

2009~2010年,全国馆连续两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2010年,全国馆被国土资源部评为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专门向全国馆发来感谢信,对在青海玉树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提供的资料服务表示感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也给全国馆发来感谢信,对抗旱救灾期间提供的地质资料服务表示感谢。

全国馆主动为格尔木至库尔勒新建铁路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集成服务,10天开发地质资料数据490GB,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专程到全国馆,感谢为库尔勒—格尔木铁路建设及时提供的地质资料服务,并送上题为“创先模范,服务标兵”的锦旗及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