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数据收缴新突破

地质资料数据收缴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2-03-06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地质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具有取得成本昂贵、数量庞大、类型复杂、使用范围广、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等特点,我国高度重视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建立了国家级地质资料管理机构。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发布之后,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业务建设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质资料的内容、载体形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适应地质资料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全国馆加强基础业务的能力建设。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在“地质调查资料与信息数据库建设”(2003~2005)、“地质成果资料电子文档验收与汇交管理系统”(2003)、“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信息系统”(2003)、“成果地质调查资料涉密处理”(2004)、“全国地质资料馆专项业务费”(1999~2010)、“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集成转化与社会化服务”(2003~2005)、“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基础建设”(2006~2010)等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馆严格执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规章条例,以标准规范为准绳,加强地质资料基础建设,保证了数万种重要的、基础性的地质资料进入国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同时,促进了各省和各行业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主要成果有(1)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地质资料是全国馆的一项基本职责,地质资料汇交是其唯一来源,为了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全国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地质资料法律法规,贯彻文件精神,如2009年,全国馆汇编了地质资料汇交法律法规,分发到各级馆藏机构和行业资料馆,并通过省资料馆向主要地勘单位发放;201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下发后,全国馆配合管理部门开展文件解读和宣传,使汇交人的地质资料管理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地质资料的汇交。12年来,全国馆接收全国各类地质资料3万多种,库房资料总量达12万多种。(2)多方采取措施,确保了接收的地质资料的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确保进馆地质资料的质量。全国馆在接收和验收地质资料时,严格执行国家、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以标准为准绳,判定资料是否达到汇交要求,在资料退回时,也以标准为依据,向汇(转)交人说明原因,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修改建议。通过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了数万份进馆资料的质量,为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加强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汇(转)交人的业务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地质资料汇(转)交人进行业务培训,系统讲解我国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介绍全国馆在地质资料接收、验收、整理、著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此外还针对近年来地质资料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培训,如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与验收、数据库验收、数字填图技术形成地质资料的验收方式等。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地质资料汇(转)交人业务水平,为地质资料的汇交效率和资料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三是验收工作提前介入,杜绝严重质量问题进馆。近年来,全国馆改变了接收方式,采取资料验收提前介入的工作方法,对技术力量薄弱的省资料馆加大支持力度,选派技术骨干上门验收资料,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不仅提高省级资料馆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将问题消灭在进馆之前。(3)实现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全面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发布以来,全国馆努力做好培训和宣贯,促进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全部,保证了大量电子文档汇(转)交到全国馆。12年来,全国馆共接收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约13500档(含地调资料),数据容量达6498GB,电子文档汇交率接近100%,为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基础。(4)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1999年,全国馆研发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系统,将馆藏的数万种地质资料的目录重新采集、补充,完成了案卷级目录数据库的建设。该目录数据库系统向全国进行推广使用,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都使用了该目录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国家馆藏机构地质资料目录数据结构的统一,为全国统一目录库建立及目录检索服务开展提供了支撑。(5)积极推进全国馆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全国馆伴随新资料库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配备了电动密集架、电动光盘柜、防磁柜等资料存储保管设备,及恒温恒湿空调、监控灭火、门禁等安全预警设备,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为做好防火、防水、防盗、防虫(有害生物)、防霉(潮湿)、防尘、防光(高温)等“七防”工作提供了保障。为了适应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全国馆积极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基地建设,在广泛调研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思路,编写了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6)研制了系列地质资料管理标准规范。研制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要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成果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要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分级意见》等系列标准规范,并积极开展全国馆藏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有力推进了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制定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库房管理规定》、《全国地质资料馆库房水灾(害)应急预案》、《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管理与维护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验收现场
 
原资料馆资料架(右图)与新资料馆封闭式电动资料架(左图)对比

其成果应用及其效益是(1)地质资料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得到贯彻落实。通过培训和宣贯以及全国馆接收地质资料时的严把质量关,使地质资料汇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得到落实,为地质资料管理的标准化和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2)馆藏地质资料极大丰富。数万种重要的、基础性地质资料进入国家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不仅使国家投入数千亿资金和数百万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成果得到永久保存,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3)实现了地质资料汇交方式和内容的历史性变革。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工作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地质资料汇交方式和内容,不仅实现了地质资料汇交方式和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也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方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