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导中心党员青年参加粟登逵同志工作事迹报告会

来源:中心专项支撑部 发布时间:2013-09-13

9月11日下午,技术指导中心组织部分党员青年参加部勘查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听取了西藏地勘局地质六队原党委书记粟登逵同志工作事迹报告,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基层一线地勘工作的意识,牢固前期学习成效。

报告会上,粟登逵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他在西藏工作的几个难忘经历娓娓道来:早在考入成都地质学院时,他就与学校签订了毕业后赴藏工作的协议,78年毕业后,他遵循自己的理想,来到西藏地质局工作。当年藏区的野外工作环境要比如今还要恶劣,在一次随地质队前往一线的路上,途径沙丘地带,装载大型装备的卡车屡屡陷入碎石坑中,由于周边根本没有成块的石头,大家只好将身上的皮衣垫入车轮下再协助车辆解困,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拖拽中,短短的13公里路程粟登逵和他的地质队却用了整整13天的时间才通过。由于远离内地物资匮乏,加之交通不便,藏区的饮食条件更加艰苦,大家想吃上青菜都变成了奢望,曾经有一次野外工作中连续一个月都只能靠馒头就咸菜充饥,营养供给不足再加上高原恶劣的环境与高强度的劳动,让他倍感艰辛。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粟登逵始终咬牙坚持。在至今35载的藏区工作中,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还先后错过了儿女的出生和父母的离世,用巨大的“遗憾”换来了丰硕的找矿成果。虽然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他的故事虽平凡,但却诠释了一个平凡地质工作者的强国梦。他用无悔的付出为我们在心中描绘出了一个基层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报告最后,粟登逵用“吃苦、敬业、务实、勤奋”八个字与在场的每位同志共勉,激励大家在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为自己的人生交上满意的答卷。

党员青年一致认为今天的党课不仅精彩,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地质工作者更是教育意义深远。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一定要以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西藏地勘人为榜样,认真履职,坚守岗位,深入基层,服务一线,为地质找矿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