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物探技术服务平台,助推找矿重大突破

来源:中心专项支撑部 发布时间:2012-12-24

磁法、电法、重力等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简称物探)能否科学合理应用于矿产勘查,将直接影响到找矿重大突破的实现。12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办公室和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承办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物探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交流全国物探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总结分析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基础上,着重研讨如何搭建物探技术服务平台,更加有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服务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搭建物探技术服务平台的倡议,得到物探界同行的积极响应,一致表示将积极参与,为找矿突破做出更大贡献。何继善、滕吉文两位院士欣然参会并作专题报告。来自中国地大、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校,中国地质科学院及物化探研究所、有色地调中心等单位,以及中铝力拓资源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国内外企业的4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

何继善院士的“深部矿产资源电磁法勘探新进展”、滕吉文院士的“第二深度空间矿产资源地球物理探查前景与探索”、董树文研究员的“我国深部地球探测的进展”、刘士毅研究员的“危机矿山物探工作剖析”以及中铝力拓资源公司Andrew Cole总经理的“收集正确物探资料,控制质量及整合各种类型数据的重要性”等报告,倍受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目前,我国物探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除重力仪器外,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类电磁仪器设备,地勘单位普遍得以购置和应用,但物探仪器设备的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物探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水平更是天壤之别,现有一线物探队伍素质明显不适应,难以达到预期的找矿效果。

为此,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提出了构建物探技术服务平台的设想,旨在依托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平台,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充分发挥知名教授专家技术优势,不定期开展物探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一线物探人员的素质;加强对重要项目从物探方法选择、设计编写、现场施工、数据采集等全程指导,联合开展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全方位提高物探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找矿成功率。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赞同加强物探技术服务的战略合作,并积极建言献策。

研讨会还就油气勘探资料的再利用问题达成共识。通过收集利用在造山带开展的海量油气勘探相关的重、磁、电等非地震资料,进行资料二次开发,应用于成矿带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远景区的圈定,推进“油矿兼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讨会现场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何继善院士在现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