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综合

全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综合

来源:中心1999~2010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2-03-19

 

1.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开展矿产资源评价成果总结的通知》(中地调函〔2006〕157号)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总结和宣传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与消费态势及有色金属、煤、铀等矿产资源的远景状况,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启动了全国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综合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全面分析和总结地质大调查以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包括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综合研究、成矿新理论与勘查技术、新方法前瞻性研究示范和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空间数据库等。在此基础上,汇总综合形成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整装和系列化成果,通过项目实施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999~2005年)成果进行集成。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有色金属矿产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联合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学等单位承担该项任务。

2.主要成果

(1)“十五”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重要成果综合。总结了“十五”期间,全国新发现和评价的大型及以上规模矿产地共529处,其中勘查报告所提交的资源储量已获评审认定的291处,未评审认定的238处。达到特大型规模的矿产地145处,其中勘查报告已经过评审且其资源储量已获得认定的特大型矿产地96处,未经评审认定的特大型矿产地49处。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要成果总结(1999~2005年)。概括性地总结了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选择58处(32个矿种)具有重要进展的矿区进行了重点总结。58处重要矿区中,大型及以上规模的矿区有51处(其中主矿种为大型-特大型规模的有11处,包括铜矿3处,铅锌、锡和金矿各2处,银、钽矿各1处),中型矿区6处,小型矿区1处(湖南团山锰矿)。

在已发现矿产地中位于西部10省(区)的有415个,中东部地区的有332个,其中新疆、云南、湖南、西藏、四川等省(区)名列前茅。这一大批矿产地的发现揭示了我国铜、铅锌、钨锡、铁锰等重要矿种的巨大资源潜力,为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查明的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随着勘查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定会构筑一批新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基地。

(3)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供需形势分析。全面论述了国内外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钨、钼、钛、镁的总体供需形势,以及近年来我国上述10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的产销态势、原料供应形势、资源储量变化及对矿山需求的保障情况等;简要叙述了近年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变化。通过对我国近年铜、铝、铅、锌、镍、锡、钨、钼、钛、镁等主要有色金属的矿产勘查、矿山开发、金属冶炼、国际贸易、市场行情及消费的不断跟踪,对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的供需形势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提出了我国主要金属供需保障措施建议。

(4)中国锰矿资源远景分析。全面总结了我国锰矿的成矿规律和产出特征,对我国锰矿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①重新厘定了全国锰矿成矿区(带),并按成果矿区(带)对下一步我国锰矿资源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指出广西大新-云南广南一带极具找矿潜力;②1999~2005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承担大调查锰矿资源勘查项目,累计估算锰矿资源量(333)+(334)13250.26万吨,超额完成了预期资源量目标任务。

(5)中国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对优质环保煤进行了定义。根据评价指标,对四种优质环保煤类型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其评价方法。根据目前煤炭资源勘查程度和开发现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供求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建议。

(6)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资源潜力。通过运用地质、物探、钻探查证、综合编图等综合手段,大致查明了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结构、砂体发育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地下水水动力条件等,查证了成矿远景区段,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铀矿产地,综合分析了各盆地的总体成矿潜力,达到了尽快摸清铀资源潜力“家底”的目的。

(7)中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调查研究。提出了由盆地到富集区,再深入到单井的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低阶煤煤层气富集的3种地质模式及相应的地质条件,并指出了盆地内低阶煤煤层气勘探有利区。对比了低阶煤煤层气单井的模拟产能与国内外煤层气井的生产数据,提出了低阶煤煤层气资源评价的指标。提出中小型盆地内煤层气开发应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

3.成果应用及其效益

成果报告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999~2005年的工作部署和成果,所有成果数据截至2005年底。该成果展现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总体上反映了我国大宗矿产资源新发现矿产地或后备基地的矿种、类型和地理分布格局,可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借鉴以及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方向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