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位动态
2014年4月26日,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对总项目和五个课题的任务书及预算书进行了评审。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赵财胜调研员、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主任、陈仁义巡视员,以及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外事处等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仁义巡视员主持。
会上,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背景、总体安排和课题分工。该项目是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起止时间为2014-2016年。总项目分解为五个课题,分别由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五家单位承担。主要任务是创建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构建我国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编制《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指南》,并优选重点勘查区开展找矿预测示范。该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矿业企业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瓶颈问题,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服务作用。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赵财胜调研员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性,要求总项目承担单位发展研究中心抓好项目管理,研究编制发展研究中心与各课题承担单位的合作方案,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同时,加强成果管理,定制度,出成果,出人才,突出成果应用,加强产学研结合,真正服务找矿大局。
发展研究中心严光生主任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要求,要求进一步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并围绕总体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课题分工,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案。
据悉,本项目是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研究成果基础上,特别是近5年深入研究129个典型矿床的基础上,以叶天竺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针对勘查区大比例尺的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各主要类型矿床实例,对初步构建的“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升华。项目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在勘查区的找矿工作,是一套基于野外找矿预测的实用性科研成果,理论与方法技术贴近实际,应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