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在线 > 老年文化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2-03-07 阅读次数:40

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深情讲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的心。

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他用他的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要做些什么、身后给后人留下什么。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后,我有以下体会:

学习杨善洲 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身份

杨善洲一生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人生观,一直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改变。他认为自己的首要使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离开人世,积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提成和奖励,把市里给他的20万元奖金捐献了16万元,仅留下4万元给老伴养老。他答应退休后要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为了这句承诺,退休后回到家乡在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每天起早贪黑,把荒山变成了绿洲,22个春秋都献给了大亮山,每月仅领取70元的生活补助。他无怨无悔,说到做到,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信守了自已“共产党员说话算数,不能糊弄群众”的承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

与杨善洲相比,自已感到与他的精神境界差距较大,虽然我没有忘记自已的共产党员身份,但缺乏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间少数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自已的共产党员身份,丧失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放在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之上。为谋取私利不惜损害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贪污腐败,最终走向了反面,锒铛入狱受到法律的严惩。我认为,杨善洲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深思,学习杨善洲,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不忘自已的共产党员身份,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这样,自己才能欣慰享受幸福,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学习杨善洲 在干事业中追求人生的意义

杨善洲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群众的任何小事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领导岗位上,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他回家探亲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任职期间一直坚持自己乘公共汽车再徒步,从来回家探亲没有用过一次公车。他经常让人搭他的工作顺风车,而唯独自己的亲人不准。他从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品。有位转业干部找到他,想借着俩人老相识的情分,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他毫不留情地回绝。但是,他在帮助干部解决家庭困难的问题上,时刻挂在心中,积极解决家属农转非问题,消除了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林场职工得了大病,他送他们去大医院治病,甚至四处借钱为他们做手术,而自己摔伤后只请赤脚医生治疗;他不解决家人的农转非,而去帮助山沟里的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他在领导岗位上为事业奋斗着,退休后又继续为事业奋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林场的一草一木,惦记着林场群众的林权证。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之中,就是这种为事业奋斗的精神,支撑着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地勤恳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爱戴和拥护。

与杨善洲的事业观相比,自感惭愧。在许多人看来,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休息了,自已就是其中的一个,缺乏为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从现实生活中看,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理想,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自暴自弃、畏缩不前;有的好大喜功,为了升官不惜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丧失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事业观,造成了不应有的国家财产损失,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利益。用杨善洲这面镜子照照自已,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和家庭而活着,要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有其人生的价值。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在干事业中不懈地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学习杨善洲 在不在位都要为人民干事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之所以让人们的心灵产生震撼、让许多人自愧不如的精神,就是杨善洲一生坚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在不在位都要为党和人民干事。他在地委领导20年,从来不摆官样,穿草鞋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十分朴实;他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甘当一名熟悉泥土地的庄稼汉型干部;他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他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顾大家,不讲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始终抱着为党和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赤子之心。他没有帮妻子女儿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瓦房,不帮女儿找工作、不为外孙跑关系。他从地委领导岗位退休后,还是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了5.6万亩、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交给了国家。身居地委书记职位的杨善洲,当了一辈子官却依然贫穷。他没有给他的后代留下别墅,也没有留下存折,更没有留下“门路”。留下的只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一种令世人敬仰的崇高精神。

学习杨善洲在不在位都要为党和人民干事的精神,对照自已深感差距更大。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杨善洲坚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在不在位都要为党和人民干事的精神,正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具体表现。在当前社会现实中,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是那些大爱无疆、无私奉献、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是党员干部中那些贪赃枉法的败类、腐蚀社会的蛀虫。我认为,学习杨善洲,我们离退体老干部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是否有些心灰意冷、不思进取;是否淡化了党性,做过与党员和党员干部身份不符的事情。我们应从思想上去掉庸俗东西,以全新的思想面貌和作风,尽力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以杨善洲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出自已应有贡献。                                                       (姜 勇 供稿)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