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根源 对症下药

探究根源 对症下药

作者:赵 琳 发布时间:2012-03-07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但也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面临了更加严峻的廉政考验。反腐倡廉是既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又关系到国家兴衰、民心向背的大事。

兵法有云“知己之彼、百战不殆”。欲行廉政之举,先谈腐败之事。只有弄明白腐败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制定相应举措,我们的廉政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

1.利之所趋。“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抛开一切道德约束和法律限定,单纯地考虑人的自然属性,趋利避害却也是生物的本能。而作为公职人员,虽然在社会属性的约束下,会从一定程度上规范其行为,但作为自然属性,生存、生活、甚至是相对高品质的生活,却也是其追求目标。因此单纯地依靠惩戒,并不能阻止腐败的滋生。借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2.特权思想深入人心。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度统治的历史长河中,“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仕绅免徭役、不纳粮”等阶级特权比比皆是,而被统治阶层为了获得同等特权,就只能通过财物钱帛的方式向特权阶层进行交易,也因此导致了腐败的滋生。前几天,有个朋友聊天说,他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为当选了班级小组长,当天就有同学送礼,收到一支钢笔、一盒巧克力,甚至还有一双Adidas的名牌运动鞋,而这些同学送礼的原因无非是希望朋友的儿子在排值日时能对他们予以照顾,说到底,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义务、享受特权。

3.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也确实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蛀虫,但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是能够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但由于电视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腐败行为的大量报道,在弘扬正气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为立场不坚定的部分党员干部提供了思想依据,“为什么都是局(处)长,我就要过得比他们清贫?”“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等等。

4.监管体系的缺失。我们并不缺乏对腐败行为的惩戒措施,却每每在发现一个新的腐败现象时或疑惑、或愤怒、或是一声叹息。而腐败既已形成,必然已对国家、对社会、或对某个单位产生了重大损失,而这些损失并不一定能够一一挽回,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预防体系,彻底毁灭腐败滋生的温床,将腐败行为扼杀在的摇篮中,应该是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廉政建设的思路

找到腐败的根源,自然要对症下药。廉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的建立虽非一朝之功,但也大致可以概括为8个字“不必、不想、不能、不敢”,即“生活保障让人不必贪、思想教育让人不想贪、完善制度让人不能贪、监管到位让人不敢贪”。

1.生活保障让人不必贪。趋利是产生腐败最直接的根源,也是最无法杜绝的根源。人民想要解放、翻身做主人,因此有了几千年来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个体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生活品质,于是就有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有趋利的思想,人类才能进步。因此,正当的趋利与产生腐败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合理、合法。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而在各种需求中首先要满足的则是缺乏型需求,具体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将极大地为公职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使廉政建设具体有先天优势。

2.思想教育让人不想贪。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除了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则可以使人通过道德约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通过宣传教育,最终可以把构筑反腐防线从自发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此外,这些年来随着反腐题材电视、新闻、报道的大量播映,及大家对廉政行为关注度的增加,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扩大,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有下降趋势,亟需对社会舆论和公众进行正面引导。一是加大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报道力度,特别是基层优秀党员干部事迹的报道,以模范作用带动后进、凝聚人心,加强廉政大环境建设;二是从小开始加强廉政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切实做到“廉政建设从娃娃抓起”。

3.完善制度让人不能贪。腐败事实的形成很大程度在于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程序的不严谨和决策的不透明,因此完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是廉政建设的关键。通过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和规则,避免特权行为的产生,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减少以权谋私、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凡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运作,经集体讨论决定,并实行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以此断绝可能产生贪腐的漏洞。

4.监管到位让人不敢贪。一是拓宽监督领域,强化群众监督的主体地位。以实行政务公开为重点,对重大决策提前公示,使广大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和监督权,促进民主监督机制建设,形成“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执政环境。二是创新监督机制,以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和工作岗位为重点监督部位,以重大项目、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为重点监督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国土资源领域廉政建设的措施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社会上热点部门,人们议论的焦点部门,又是反腐败的重点部门。因此,国土资源系统要正确认识“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要高效服务,保障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保护资源。近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下发《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2011年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作为国土资源工作人员,我们将以此为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行动指南,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育、管理、监督”三管齐下。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个环节,建立健全教育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强防线,把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期性任务抓好抓实。一方面加强源头预防和内部监督,认真研究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岗位的监督,避免权力格式化、个人化的现象,从根本上防范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增加政策宣传的公开透明。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电话等多种信息载体,实现对国土政策、法规、制度和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公开,使国土资源重大决策、群众关心的问题、各级国土资源干部职工廉洁情况等真正置于群众的“阳光”监督之下。

2.“作风建设”与“效能建设”同步进行。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加强效能机关建设。一是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筑牢思想防线,经受住各种考验。以强化纪律、完善制度为抓手,按照“用制度管人,用标准管事,用考核管效”的工作思路,实行通报制度,把国土资源系统工作重点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让干部职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勤政廉政,勤奋工作,及早纠正和改正错误,实现效能提速,高效运行。针对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廉政建设工作,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完善措施,完备制度,规范管理。二是树立良好心态上下功夫。正确对待名誉和名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加强监督,树立当官意味着责任,入党意味着奉献的意识。三要在熟练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学习,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水平,避免工作程序出现疏漏。四要在预防惩戒上下功夫,惩防并举、重在预防。五要在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加大违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六要从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领导班子要带头落实,走在前,做表率。

3.“监督检查”与“自警自省”齐头并进。按照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做好监督和检查。要教育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重要性,经常自警自省,自查自纠。一要做到认真落实活动内容,在工作中自警自醒,警钟长鸣。二要做到自查自纠,自我纠正。早查、早清、早纠、早安心。三要做到自尊、自重,高效履职。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在事前。

廉政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把廉政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狠抓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不放松,教育干部们要干净做事,清白做人;管住自己的手,莫乱伸;管住自己的嘴,莫贪吃;管住自己的脚,莫失足。真正做到作风正派,生活检点,心思用在工作上,智慧用在学习上,精力放在事业上。通过干事业,体现勤政为民的理念,体现自身的价值观。保证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促进国土系统内风清气正、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