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科联主席与“医学地质”创始人联袂推荐China Geology出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来源:期刊编辑室 作者:贾丽琼 发布时间:2025-07-25

2025年7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承办的China Geology,出版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医学地质/健康地质”专辑。本专辑是中国代表团参加“MEDGEO 2025 & ISEG 2025”国际会议的成果专辑,此次会议将于2025年7月26日-8月2日在葡萄牙召开。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Hassina Mouri教授、国际医学地质学创始人Robert B. Finkelman教授为本专辑撰写了序言,共同向全球学者推荐中国专家在医学地质/健康地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两大权威序言聚焦“医学地质/健康地质”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Hassina Mouri教授在题为《医学地质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的序言中指出,全球约十亿人正遭受重金属污染、氟中毒、硒缺乏等地质健康问题的威胁,医学地质已从单一学科演进为“多学科交叉、技术驱动”的前沿领域。她特别点赞本期专辑“以中国经验为基础,将医学地质研究从传统的地下水砷、氟污染,扩展到大气、土壤及新兴污染物,构建了覆盖水—土—气—生的全景式医学地质框架”。

国际医学地质学创始人Robert B. Finkelman教授在《从医学地质到健康地质的演进与未来》的序言中,用跨越200万年的宏大叙事,回顾了从早期人类使用高岭土止泻到现代利用大数据绘制“健康地质图谱”的历史脉络。他评价中国健康地质调查工作“不仅记录了学科发展的中国速度,也为全球医学地质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线与政策范式”。

二、18篇原创论文、综述与短讯全景呈现医学地质/健康地质在中国的研究成果

本期专辑共发表了18篇文章,涵盖以下五大亮点:

精准刻画污染迁移:以华北铅锌矿区、德兴铜矿区、洞庭湖等为案例,实现“风—水—土—人”多介质耦合的重金属迁移与风险定量评估。

新兴污染物全景扫描:系统揭示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新烟碱类杀虫剂、抗生素与激素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赋存规律及生态风险。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报道铁锰生物炭除氟、低成本饮水净化等地质健康干预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如何纳入全球各国与地方公共卫生政策。

“同一健康”视角:推出综述《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One Health视角》,将医学地质与人类—动物—环境整体健康理念深度结合。

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的长寿村建设及其定量评价指标,深深打动了两位国际专家,助力中国环境—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世界。

三、国际学术界的“中国样板”

Hassina Mouri教授与Robert B. Finkelman教授在序言中表示,本期专辑展示了中国在医学地质领域“从基础研究到示范工程、从标准制定到国家行动”的全链条创新,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特别是“健康与福祉”(SDG3)、“清洁饮水”(SDG6)、“可持续城市”(SDG11)等提供了可推广的“中国样板”。他们呼吁各国借助即将召开的MEDGEO 2025大会,加快数据共享与标准统一,共同构建“地质健康与安全光谱”,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健康”的可持续地球家园。

China Geology本期专辑已全部开放获取,全球读者可通过期刊官网(http://chinageology.cgs.cn/)及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china-geology)免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