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调查获得的重力异常主要是地壳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它是地质构造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可以揭示深部地质结构和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盆地分布及其构造,以及成矿带和矿田构造等。重力资料不仅揭示我国地壳厚度由西往东逐次减薄,而且圈定了诸多大型沉积盆地及其内部含油气构造、区域造山带分布和深大断裂位置,以及众多隐伏半隐伏岩浆岩等,为基础地质和资源勘查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重力调查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应用,自松辽盆地长垣隆起和大庆油田发现、冀东油田的突破、准噶尔盆地环状构造发现与油气突破等,到我国现今油气新区、新层系及海洋油气盆地构造的探查,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重力数据在油气盆地“探底摸边”、目标层位和基底深度计算、内部构造划分,含油气构造圈定,以及油气资源开采监测等环节中都发挥了独到而关键的指示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地质效果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我国幅员辽阔,含油气盆地和坳陷众多,油气资源待查规模巨大。目前,我国中小比例尺重力调查覆盖全部陆域,但中大比例尺覆盖仅达到陆域面积的2/3,许多盆地区及新区重力调查与研究明显不足。重力调查与解释工作还远没有满足油气资源勘查的需要,尤其已知盆地周边与新区选区工作的中大比例尺重力调查和针对新层系探查的重力、磁力、电测深综合解释研究工作,需要重点加强。
一、编图目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需求,更好地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工作,重点围绕油气资源探查的新区、新层系工作需要,将我国区域重力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完善与集成,展示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构造内涵,以期为我国油气资源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基础图件。
二、编图内容
按照“体现百年重力成果、覆盖全部国土面积、服务油气新区新层系”的思路、结合“全国—区域—盆地”三个主要层次,选编具有重要开拓应用的典型成果、全国性重力成果图件、分区域应用成果(新疆、河西走廊及周边、青藏高原-西南三江、东北、华北、扬子、华南和渤海黄海及周边地区),以及区域内重点盆地重力解释成果图件。围绕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重点盆地调查与勘查工作需求,重点对重力异常解释推断的主要地质构造——隐伏半隐伏盆地边界及内部隆坳格局、隐伏半隐伏断裂带、隐伏半隐伏岩浆岩带和岩体——进行编绘,总计编制图表46张。
为反映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揭示区域油气背景,进行了重力异常特征分区,全国划分19个一级异常区、73个二级异常区和91三级异常区。划分和圈定沉积盆地和坳陷866处,计算编绘了18个大型沉积盆地的基底或目标层深度。新圈定有规模盆地坳陷5处,调整若干大型盆地边界,面积更新近10万km2。圈定了重力异常推断隐伏半隐伏岩浆岩2384处。勾划我国一级断裂13条,二级断裂311条,三级断裂3133条。
三、数据精度与资料来源
我国陆域自1978年以来的区域重力调查工作规范,数据总精度达到2毫伽(10-5m/s2);本世纪以来的重力调查完成的布格异常总精度优于1毫伽。本图集汇集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中全国性和区域性重力解释应用的主要成果,数据比例尺主要为1:100万和1:50万,部分为1:25万。图集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国地调局大区编图、青藏高原区域重力调查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评价、松辽盆地外围油气资源调查、南黄海前第三纪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等项目成果基础上,重点编绘全国油气盆地“探底摸边”成果,突出了盆地边界及内部隆坳格局。解释推断工作符合有关技术要求,成果可靠性高。
四、编图方法
使用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角圆锥投影。使用2004年中国测绘局发布的我国地理底图数据整饰。重力异常采用彩色阴影渲染套合等值线方法绘制。数据处理采用《物探数据处理软件RGIS》进行,图件整饰和出图采用MapGIS和Geosoft Oasis Montaj联合完成。
目录
前言
(一)开拓应用
1 松辽盆地局部重力异常图
1 渤海湾盆地局部重力异常图
(二)中国陆域
2 中国地质图
3 中国地貌图
4 中国陆域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图
5 中国陆域布格重力异常图
6 中国陆域重力异常特征分区图
7 中国陆域均衡重力异常图
8 中国陆域重力水平总梯度异常图
9 中国陆域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10 中国陆域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11 中国陆域重力计算莫霍面深度图
(三)新疆地区
12 新疆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13 新疆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14 伊宁-焉耆地区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15 伊宁-焉耆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16 塔城-三塘湖地区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17 塔城-三塘湖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四)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
18 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19 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20 敦煌-南祁连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21 敦煌-南祁连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五)青藏高原-西南三江地区
22 青藏高原-西南三江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23 青藏高原-西南三江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24 羌塘-措勤-比如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25 羌塘-措勤-比如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六)东北地区
26 东北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27 东北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28 根河-漠河-伊春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29 根河-漠河-伊春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30 二连-突泉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31 二连-突泉地区断裂带与岩浆岩分布图
32 三江-宁安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33 三江-宁安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七)华北地区
34 华北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35 华北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八)扬子地区
36 扬子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37 扬子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38 楚雄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39 楚雄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40 湘西-黔南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41 湘西-黔南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九)华南地区
42 华南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43 华南地区断裂与岩浆岩分布图
(十)渤海黄海地区
44 渤海黄海及周边地区沉积盆地与坳陷分布图
45 渤海黄海及周边地区断断与岩体分布图
46 中国陆域重力异常特征分区表
后记
图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编制。参加单位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西安、沈阳、武汉、南京和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内蒙地质调查员、陕西省地矿局第二物探大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
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3年建立了全国重力数据库,2013年成立了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全面开启了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工作。重力调查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重要油气盆地“探底摸边”的边界和基地构造探查、火山岩隐伏区油气远景预查,以及含油新层系的重、磁、电、震联合圈划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数据比例尺和时间限制,本图集给出的盆地边界和隆坳格局是粗略的。建议中国地调局全面利用已完成的1:25万重力调查数据开展进一步的盆地构造圈定研究工作。可以预见,随着1:25万和更大比例尺重力调查数据的应用,油气资源的重力调查工作将在国家油气资源勘查中发挥更大作用,重力调查技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和人才队伍也将得到提升和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总工程师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地质研究所与物探研究所、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专家给予了大量指导。
联系人:张明华
电 话:010-58584305
邮 箱:zminghua@mail.cgs.gov.cn